互联网时代教师不可缺失的互联网思维
日期:2016-11-15 00:00:00  发布人:admin 

所谓“互联网思维”,是人们基于互联网而产生对于世界的看法、思考的方式和行为的标准等,它的核心是用户思维、平台思维和大数据思维,其本质是以人为本,尊重人的价值。对于教育来说,互联网时代意味着学习者主权时代的来临。

众所周知,互联网时代出生的孩子,他们天生具有互联网思维,他们是“数字土著”,而我们大多数教师则是“数字移民”。通常来说,教师用学生喜欢的互联网方式教学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。

然而,不少思维固化的教师仍然用千年不变的方式去教育管理学生。他们不仅不去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,反而在感叹和抱怨“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”。这种痛苦与纠结,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,都是无法忍受的。

尤其是随着在线教育的蓬勃兴起和校外教育机构的野蛮生长,学校教育更是前所未有的受到了挑战。教师虽是知识的教授者,但已经失去了原来至高无上的地位,甚至变得可有可无。

究竟怎样才能打破这种岌岌可危的现状呢?

教师们只需要钻进互联网里,尝试“网”里看人,“网”上做事,很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就容易改变了,教育效果也就出来了。

比如,把学生当做用户,连接微信公众号,通过和谐号微教育平台的在线课堂、在线组卷、校本资源库、OKAY智慧课堂等,打造让学生大呼过瘾的学习体验;

比如,通过和谐号微教育平台的家校互动、校园网络空间,把班级打造成一个师生共同成长、实现价值的平台;

又比如,通过和谐号微教育平台的教务管理系统、宿舍管理系统、招生报名系统、选修课管理系统等,宏观分析学生的综合素质,用大数据为教育教学指点迷津。

事实上,这些年看似复杂的教育改革,都是在朝着互联网思维方向靠拢。如今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,用互联网术语来说,就是在不断地创造好的学习体验,这就是用户思维、平台思维等在课堂教学里的渗透。在教学及升学上,学生的选择权不断得到重视和扩大,这不正是学习者主权时代的具体体现吗?

以育人为己任的教师,需要和这个时代以及这个时代的学生同频共振。

所以,教师们,你需要尽快转变观念,尽快“移民”到互联网这个新世界,站在互联网这个世界最大、最神奇的基础设施上来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。这时,你会发现,教育原来是这样美好,学生并不是越来越难教了,而是越来越不用教了。

核发:admin 收藏本页
分享到
相关链接